藝術治癒在杏檀
訪問區慧妍女士
近年,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求診者數目不斷上升,政府在《精神健康委員會報告》中反思及檢討現行針對精神健康的政策成效。政府認為面對學童精神健康的問題,可以嘗試以「醫,教,社」三方面同心合作應對,而沙田基督書院早在四年前就聘請區慧妍女士擔任駐校藝術治療師一職,在校園實行跨專業合作,成為全港第一間設有藝術治療師的學校。區慧妍女士原是一名本地註冊教師,多年前遠赴英國修讀藝術治療,並獲英國註冊藝術心理治療師、心理治療師及輔導員等專業資格,回港後於沙田基督書院工作,透過專業藝術治療知識進行學生輔導工作。
談藝術與藝術教育
既具視藝科教師專業資格,又是註冊藝術心理治療師,區女士熟識藝術對學童有多大的影響力。區女士認為藝術是無高低級別之分,是一種原始表達的方式之一,透過藝術可以了解學生的情緒。「藝術本來就是一種表達性訓練,人一出生不會說話,但一定懂得畫畫,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表達能力,反過來說,藝術可以是一個切入點和橋樑去觀察人潛意識內想表達的內容。」
雖然藝術是一道可以通向學生情緒的門,理應對學生來說是解藥良方,若藝術教育偏重技巧表現,考核為評審指標考試制度大於表達性,學生的自由創作將受到一定程度的規限。藝術創作,在於表現畫者最原始,最真實的想法。若因不同的原因把最真實的感受隱藏,那麼任何畫得多像多漂亮的作品,也欠缺靈魂。「很多時學生創作被要求畫得像,畫得吸引,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學生似乎以藝術學習「掩飾」,而不是學習「表達」情感的現象。」區女士逐步剖析現存學生學習藝術的問題癥結。藝術的本質是不會說謊,而在繪畫中「講真話」,是一種宣洩情緒的途徑。「有些學生的作品風格是很灰暗的,你會感受到當中的灰暗有不同的層次,可能是帶有抑鬱感,可能是帶有孤單感,當中有很多不同的感受,繪畫是給予他們空間休息。」學習技巧固然重要,要全然表達想法,也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技巧把感受透過媒介表達出來。因此,在藝術教育及評核中取得平衡,才是令學生穫得最大得益的良方。
區女士的教學的經歷,也令她決心轉向學習心理治療。當時仍是視藝科教師的區女士,從學生畫作發現該名學生有自殺傾向,當她想進一步跟進時卻發現學生已被送往醫院。那刻她發現藝術的威力很大,於是毅然放棄教席,修讀藝術治療,期望以藝術治癒學生。
藝術治療師與藝術教育者的不同角色定位
藝術治療是近半世紀較新的概念,區女士以一張藝術治療與視藝課的對比圖(見下圖)來說明什麼是藝術治療。藝術治療是提供不同的視藝工具與媒介予學生創作,治療師透過藝術來了解學生的情感表達,通過引導性的對談來協助學生宣洩情緒。當藝術治療走進校園,很多時除了專業治療工作,亦會以軟性的手法走近學生。
區女士指平日她的工作室會開放給有需要的學生作畫室,學生可以預約時間來進行創作,任由他們在安全的環境下發揮創意。「藝術治療需要在一個安全,私隱度高的空間進行,並且需要透過交談輔導,跟進學生問題。透過設立主題創作,針對不同學生的情緒需要。同學亦可以感受到繪畫的樂趣或透過繪畫放鬆身心。」區女士指有些學生創作是純料為了樂趣,而有部分學生會持續地來畫畫,你會感受到他們心情很沉重,好像有很多情緒但難以表達似的,這時候就會約見他們進行一對一的輔導。有些學生的情緒比較沉鬱,嚴重者甚至衍生自殘想法。談及對這方面的憂慮,區女士坦言現在再面對比較嚴重的個案,她的心態已經不再如以往當教師那時徬徨,因為當決定要成為藝術治療師時,就已做好心理準備面對最壞的情況。
視藝教師的角色是在前線教育學生,當課堂上觀察到學生有異樣時,常見的做法是以簡單傾談了解學生為主,嚴重者則會轉介藝術治療師或社工跟進。而藝術治療師的角色是課堂以外的背後支援,所遇到的可能都是較嚴重的個案,因此藝術治療師必需先做好心理準備。
從校政層面看基督書院的實踐方式
基督書院成為全港第一間設有駐校專業藝術治療師的學校,區女士認為學校背後的理念與資源分配很值得學界借鑑。基督書院的庾國雄副校長表示,面對學生情緒問題,學校普遍都會透過生命教育課或講座形式教育學生。然而,這些形式多集中培養學生的情緒認知,而忽略教授情緒表達的方法。學校雖然設有輔導處與社工部門,但這些都是針對學生的「腦」和「口」,即教育學生情緒認知能力和培養他們透過言語表達感受的能力。回想當時學校初接觸藝術治療,發現藝術能夠避開「腦」和「口」,簡單直接地幫助學生以言語以外的方式表達情感。庾副校長娓娓道來過往教學生涯觀察到的學生情況:「有一位同學他平日看似很乖,你不會認為他情緒有異樣。然而,透過他的畫作卻發現他一直壓抑心裡的感受,那時就發現藝術的效用。」
校方認為加入藝術治療可以補足培育學生工作上的不足。有人認為增設駐校藝術治療是額外的開支,其實學校的資源可以用於不同層面,很多時取決於管理層如何運用。庾副校長指出學校亦會透過外判的服務來支援學生情緒問題,但從基督書院實際經驗中,發現透過藝術治療服務,以及輔導老師,社工和藝術治療師三管齊下,既能迎合不同學生的需求,又能彌補學校規劃上的不足。這種比較長期性的互動,能帶給學生更全面及更持久的改變。
鳴謝:基督書院馮志德校長,庾國雄副校長曹婉微輔導主任
藝術治療與藝術活動/藝術教育之不同
藝術治療
藝術是反映心理及情緒變化的媒介
藝術不是一件產品,藝術是一種交流形式
藝術品不一定要美觀,完成,完整或有價值
藝術治療師的介入,促進和令個案體驗,理解感受和需求
藝術品是個人的,保密的,並為情緒和狀態保存記錄
選擇的藝術材料以及表達藝術和感受的方式是治療方向的重要線索
藝術活動/藝術教育
會教授一套創作技能並遵循預設目標完成作品
主要目標是創造一件完整的藝術作品
老師提供的建議可能會影響創作者的創作方向及其藝術作品
所製作的藝術作品可能會公開展示,展出或被評估
藝術作品曾被審美判斷
區慧妍小姐畢業於英國藝術治療碩士課程,現為英國註冊藝術心理治療師、心理治療師及輔導員,以心理動力學派的心理咨詢訓練為主。區小姐專長於協助及處理兒童及青少年情緒和行為問題,曾於英國及香港出任心理輔導中心及駐校的藝術治療師,現任香港教育大學客席講師。
致力於為社會各階層提供不同形式的個人及小組心理 健康服務,以及為學生和特殊學習需要的兒童及青少年提供心 理教育等支援性精神健康治療。
Comments